自称“旧王孙”的溥心音(1896-1963),本名爱新觉罗·薄儒,字心奋,后以字行。号西山逸士、羲皇上人等。恭亲王奕诉之孙。他18岁毕业于清河大学,塑年考入德国柏林大学,此后八年一直在德学习。归国后几年一直居戒坛寺,谢绝交游,潜心读书绘画。后迁居颐和园,专攻经史诗文,1949年移居合湾。
溥心奋的绘画,人物、山水、花鸟无不涉及,尤以山水见长。他开始时兼习南北二宗,以后干脆舍南转北,受宋代马远、夏硅影响较多,并加以变化,勾勒皴擦均求收效得宜。后完全超越南北宗的门户之见,形成自家风范。山水画意境雅淡致远,结构谨严,笔法挺劲,并喜绘于纲地,染色层次多且淡雅。尤擅绘雪景,与张大千有“南张北溥”之称。
海心奋成名之后,求画者甚多,完全出自他手的作品为数不多,而代笔画、代笔加亲笔画或伪作占了较大的比重。海心奋一度高居上海西铜仁路,与签刻家陈巨来所居相近,陈巨来经常到薄家做客。陈巨来见他每画完一幅后,凡须设色的往往让他的夫人及弟子信笔为之。30年代溥心含住在北京颐和园听馆期间,以装画支撑全家生计,多半取代笔或代笔加亲笔式流水线作业的办法,故此处曾被戏称为“薄家作坊”。据启功先生讲:“后来有时应酬太多太忙时,自己勾勒出主要笔道,如山石轮廓,树木树干,房屋框架以及重要的苦点等等,令学生们去加染或增些石皴树叶,我曾经见过这种半成品”。天津国华社画店的曹文耕、曹文达曾多次前往溥家订画。一次,曹氏昆仲恰遇薄儒与巢章甫闲聊,曹文耕连忙上前作指并半开玩笑地说:“溥二爷,家里已揭不开锅了,请您快画几幅吧!”
由于两人熟稳,溥心奋也不避讳,就向后一指,笑着答道:“后面正画着呢!”。这个真实故事是亲历者曹文达先生告诉笔者的。因此,这类溥心奋的画作只能算代多真少或半真半假。这些作品一般都是青绿山水,间有楼阁、人物,俗称“绿树红房子”。所画楼阁工致繁复,松针板滞生硬,皴点细碎凌乱,敷色略嫌艳俗。形制多为立轴,有的画幅甚至有十余尺之巨。在溥儒的众多弟子中,宁砥是其主要的代笔人,他仿薄儒画最具形似,多作浅绛山水。其余的学生如金道五、杨淑贞等,多作细笔的枯木寒鸦,为数不多。代笔人还包括溥先生的夫人罗淑嘉,号“青媛女史”,学溥氏书法几可乱真,有时也为溥心番代笔。她擅画山水和花鸟,法宋元而笔墨秀雅。此外,代笔者还有同宗画家溥毓釜及弟子吴咏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