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八怪中有一类画家,他们出身文人,学养渊博,但因功名不就,为了生计而不得不需文卖画。金农即是这一类文人职业画家中的代表人物。
金农(1687-1763),字寿门,号冬心,又号曲江外史、司农、金二十六郎,别号甚多。仁和(今杭州)人,流寓扬州。早年因宦途不得志,浪游四方,直到仕进的梦幻化为泡影,才正式开始从事书法与绘画创作。在扬州八怪中,金农是最富有学者气的人物。他知识渊博,精于鉴赏,擅画墨梅和墨竹,也能作佛像、人物和山水。
其笔墨技巧主要脱胎于金石碑刻,追求生拙、迁怪、奇古,有刻石镂铁之感,并浮现出高岸之气。
金农学画较晚,但画名很高。由于作品题材丰富,求画者众多,故画作多出自代笔。徐邦达先生根据文献和实物考证,他的代笔人有弟子罗聘、项均,仆人陈彭,以及朱筠谷、杨氏等人。其中罗聘代笔最多,包括人物、山水、花卉和墨梅各类题材,然他工能苍厚的笔法自与金农的生拙而清秀的意韵不同。罗聘(1733一1799),字遁夫,号两峰,自号花之寺僧。江苏扬州人。
24岁时拜金农为师,学诗习画,30岁时便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,为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。工诗擅画,笔情古逸,思致渊雅,深得金冬心神昧。墨梅、兰竹画均极超妙,古趣盎然。所作道释、人物、山水、花卉,无不臻妙。项均代笔主要是梅竹,陈彭则纯为墨竹,两人画法均工能而少秀韵。陈彭是江苏常州人,为金农仆人,擅画竹。金农曾说:“傲入陈彭,金农字之日幼筏,复字之日八百,尝命代作,能乱真”。
吴尔鹿先生认为,金农不太会作画,故亲笔画极少。他的技法生涩、稚拙,属纯粹的文人画,所见惟藏于北京故宫的《月华图)和藏于虚白斋的《蕃马图》为真迹,其他画作多为代笔。吴先生还指出,金农60岁左右多作墨竹,形状像鸡毛摊子,很稚拙,但这批画是童仆陈彭的代笔;70岁前后的墨梅,是一批疫枝疏蒸的恋疫体梅花,应出自项均之手,笔墨苍润有致,风格含蓄冷逸;而长枝大干、繁花密意的相放体梅花,以及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杂画,均出于罗聘,包括公认的《山水会易)、《自画像)也是罗聘代笔。
现今,金农的亲笔和代笔问题,尚有待进一步界金农弟子的代笔作8不仅当时的“处士亦不复辨识”,也为后世鉴定金农书画带来了难度。但总体而言,金农的亲笔之作成。代笔之人虽习金农书画,并亲受教诲,笔墨之间亦有古意,但又流于工能精巧,缺乏拙趣,行家的味道多一些。